没错,美国军方近日透露,一架早在2018年就受损的第五代F-22战斗机有望今年重新服役。据了解,这架战斗机在起飞时因数据计算错误导致起落架过早收起,在跑道上滑行时机腹刮地受损。随后被送往大修厂,开始了漫长的维修之旅。
众所周知,五代机具有超隐身、超音速巡航、超机动等特点,无论是研发、制造还是维护,都考虑着一个国家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。好用不代表好修复,隐身涂层脆弱、系统结构复杂……自五代机问世以来,一个又一个的航空维护技术难题接踵而至。那么,五代机的维护到底有多难?国外军工企业是如何攻克这些技术难关的?
修复一架先进战斗机有多难?
■宋如、徐阳
定期“化妆”——
一小时美容,一天一夜化妆
在魔法世界中,有一种神奇的斗篷,穿上它可以让你隐身。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,五代机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拥有了强大的隐身功能。
战斗机之所以能隐身,除了拥有特殊的“骨骼和肌肉”外,还依靠为其定制的“妆容”——隐身涂层。
众所周知,雷达是通过发射和接收雷达波来探测战斗机的踪迹的,隐身涂层的作用就是吸收雷达波,让对方的雷达无法接收到战斗机的飞行信息。就像游戏中的精美皮肤可以提高玩家的战斗力一样,隐身涂层让五代机的隐身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。
为了让“妆”得更精致,航空设计师在“妆”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煞费苦心恒温恒湿机维修,采用铁基、聚合物等为原料,机身一般涂三层涂层,在进气口等受气流冲击严重的部位酒窖恒温恒湿机,涂层数量甚至可能达到10层。
不过,五代机在层层包裹下隐身性能虽好,但“化妆”的代价却超乎想象。隐身涂层耐久性差,遇雨甚至可能引发“过敏反应”恒温恒湿空调机,在恶劣条件下超音速飞行后,经常出现“脱妆”现象,隐身性能也会减弱。更要命的是,受气流影响,飞行过程中涂层一旦脱落,极易被吸入发动机,引发严重飞行事故。
“补漆”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。以F-22战斗机为例,每飞行一小时,就需要20多个小时的维护,可谓“一小时荣耀,一天补漆”。维修人员每天一半的工作时间都在修补战斗机的涂层,每隔一段时间,整架飞机就需要重新喷漆。
“补妆”环境极其恶劣,水分、温度、湿度等环境因素要求非常高,战斗机甚至不允许露天停放。有资料显示,如果长时间受到阳光直射,涂层会逐渐龟裂,最终成片脱落。每架五代机都有独立的房间——恒湿恒温空调机库,确保环境达标,防止涂层脱落。
“修复”成本暴涨,据统计,一架F-22战斗机飞行一小时的费用高达5万美元恒湿恒湿机,每次更换隐身涂层的费用接近百万美元,高昂的维护成本让很多国家的军队都难以承担。
修复缺陷
“先天性”缺陷,“后天性”改变
2011年,美军第五代战机F-35的诞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。F-35继承了F-22的大量先进技术,并实现了最大限度的通用性,据称可以取代F-16、F/A-18等四代机型号。其强大的性能吸引了许多国家军队的争相购买。
相对于四代机,五代机在技术性能上实现了巨大的飞跃。据介绍,这一飞跃甚至比前四代战机之间的差距还要大。这得益于五代机隐身外形、有源相控阵雷达、先进模块化航电系统等大量“黑科技”的应用。毫无疑问,五代机将给空军的战斗力带来质的飞跃。
然而在接收F-35战斗机之后,诸多问题却接踵而至,给装备国家的军队带来了极大的麻烦。
原来,F-35战机在研制时,曾暴露出诸多致命缺陷和近千个安全问题。受全球不同环境气候因素影响,F-35出现严重的“水土不服”——涂层频繁脱落、电池受低温损坏等问题令维护人员头疼不已。
而且,复杂的系统带来多重安全挑战。众所周知,五代机在同一平台上集成了诸多先进技术,不可避免地存在兼容性问题。就像新系统需要磨合一样,在飞行初期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,影响飞机的飞行可靠性。
诸多问题给五代机维修带来新的挑战,各国维修人员为此耗费了大量精力。面对“先天”不足,“后天”改造成为必须。那么,国外维修人员对五代机做了哪些改造升级呢?
第一,强化“大脑”。F-35综合处理器(ICP)被称为“战机大脑”,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,其处理速度是F-22的10倍,战机的通信、制导和控制等数据处理都依赖于ICP的正常运行。F-35战机拥有各类程序代码800多万行,是F-22的5倍,但存在900多个软件缺陷。一系列问题迫使研发和维护人员频繁对系统进行升级和修复。
我们知道,智能手机升级新软件后,系统运行速度会下降,战斗机也是如此,经过多次软件升级,ICP的运行能力也会遭遇瓶颈。由于模块化设计结构复杂,ICP的修复升级只能通过更换模块来解决。据悉,升级后的处理器预计将于2023年投入生产。
二是提升“视野”。F-35战机头盔配备了夜视系统、前视红外跟踪系统、虚拟抬头显示器等一系列科技手段,投入使用前需经过头部扫描、建模等工序,满足飞行员的“私人定制”。但使用不久后,部分头盔就出现了“放绿光”的问题。
有外国飞行员称,在恶劣天气下夜间飞行时,头盔上的夜视摄像头会出现绿色条纹。就像眼球受到强光照射后会难以看清黑暗中的物体一样,受到绿光照射会导致瞳孔收缩,飞行员无法看清飞机外部的光线,带来安全隐患。目前,头盔的改装升级已通过软件升级、更换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方式,“绿光”问题已得到暂时改善。
三是根治“缺氧”。战机供氧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F-35战机的供氧系统可直接从大气中吸收转化氧气,改变了传统从地面运氧的供氧方式。但取消备用供氧后,一旦主供氧系统出现故障,极易导致飞行员出现缺氧症状。自服役以来,F-35战机飞行员已报告数十次缺氧问题,一度导致战机停飞,甚至引发飞行事故。
改装后,备用供氧系统被重新安装在F-35战斗机上。当主供氧系统发生故障时,备用系统可以自动启动,防止飞行员因缺氧而失去意识,导致战斗机失去控制。F-35的机载供氧系统还配备了自动化座椅备用氧源。紧急情况下,飞行员弹射出战斗机后,备用系统自动工作,解决供氧问题。
得益于航空设计人员的不断努力,F-35战斗机的设计缺陷正在逐步得到解决,目前第一类缺陷已经由15处减少到7处,整体性能也得到了很好的优化。
学习“医术”
开设专业班,培养“战斗医生”
作为“战机医生”,维修人员的“医术”决定着战机能否快速有效地修复。
以F-35战机为例,修复它并非易事,涉及地面支持、航电设备等15个专业,需要维修人员对多个专业有深入的了解。有人问,既然维修基地已经培养了大批维修技师,那么老机型的维修经验能不能“嫁接”到新机型上呢?
由于五代机结构复杂、部件精良,老机型维修人员承担五代机维修任务后,除了少数通用件修理经验可以直接借用外,大部分维修技术都必须重新学习,造成维修人才短缺。
维修人员已成为“必须有”的需求,相关国家开始致力于维修培训体系建设,建立维修培训学校,提升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。
一是“硬件”准备,升级必备教具和资源。与前几代战机相比,五代机维修专业化、智能化程度更高。针对五代机维修流程和特点,学校设置了维修实训设备,制作了多媒体课程,制定了训练计划,满足日常训练需求。
二是“软件”升级,引入先进训练系统。与现场实战化“大班制”训练不同,新训练系统采用任务演练教练机和桌面模拟器,提供360度视角和与飞机显示屏同步的桌面界面。学员无需接触飞机,就能亲身了解大部分维修流程和故障特征,完成95%以上的培训内容。
三是“课程”开发与专业培训体系建设。专业维修培训课程必不可少,包括飞机维修基本理论知识、机体结构、机载电子系统等专业知识,以及电子技术手册使用、交互式软件操作等课程。学生在完成所有课程后,需通过一系列考核和测试,方能顺利获得毕业证书。
在专业维修培训模式下,每年有2000多名相关国家维修技术人员可以完成培训,为五代机维修提供保障。
缩短周期时间——
从简单到复杂,再从复杂到简单
现代空战中,战斗机能否准确、快速地保持打击,关系到空军装备的战斗力。
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,维修体制就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而诞生,形成了修理厂式的一级维修体制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维修体制经历了由简到繁,再由繁到简的过程。美军探索出了三级、四级维修体制,并固化为三级维修体制——即基层维修、接力维修和基地维修,并在战斗机维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
随着作战训练需求和维修理念的变化,五代机摆脱了传统的三级维修体制,取消了接力级维修,采取了高效、经济的两级维修体制,大大缩短了战斗机的维修周期。
不过,两级维修体制虽然减少了维修环节,但维修效率与作战训练需求之间仍然存在“差距”。为此,一些国外军工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探索。
第一,提升基地维修能力。一些国家把基地维修能力建设作为战斗机维修工作的重中之重,在对维修能力进行系统评估后,增加维修基地备件储备,建立设施更加完善的维修基地,缓解五代机保障压力。
第二,建立全球备件供应体系。美国计划建设F-35战机全球供应网络,通过100多条航线在已列装五代机的国家之间运输备件,缩短备件等待时间,提高维修效率。
第三,探索先进的维修方法。经过航空工程师几十年的探索,基于状态监测的维修方法已经出现,维修方法正在从预测性转向预防性。新的维修方法可以对战斗机的状态进行监测和预测,在进行维修工作之前提前生成维修工作计划,准确缩小故障范围恒温恒湿机维修,减少维修成本和工作量。
尽管维修保养难度大,但五代机仍是未来战机的发展趋势。致力于升级维修能力的研发工作从未停止。3D打印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不断投入到五代机维修保养中,不仅丰富了战机维修的“工具箱”,还储备了“数据”,为新一代战机的设计制造勾勒出“蓝图”。
恒温恒湿机生产厂家:www.airkins.com